子宫内膜增生”就是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资料统计,患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妇女,有相当一部分为子宫内膜增殖症,这个医学术语对多数人来说,常见但又陌生。子宫内膜增殖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患呢?
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代表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至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黄体生成素形成高峰,促使已成熟的卵泡排卵,排卵后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形成月经黄体,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它们共同作用,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分泌功能,进入分泌期。如未受孕,黄体逐渐萎缩,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即坏死、出血、剥脱而被排出,形成月经。
某些青春期少女、更年期妇女及少数育龄妇女,卵巢功能不稳定,常不能形成黄体生成素高峰,不发生排卵,故无子宫内膜分泌期的改变。垂体卵泡刺激素(FSH)分泌增多时,卵巢内出现了许多成熟程度不同的囊性卵泡,雌激素水平增高,又无孕激素对抗,致使子宫内膜增生期过长;反过来,雌激素又作用于垂体前叶,抑制FSH的分泌,又使雌激素分泌急骤下降,增生的子宫内膜便由于雌激素突然不足而坏死脱落,引起子宫出血,称为雌激素撤退性出血,简称无排卵型功血,病理学上即叫作子宫内膜增殖症。
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
1)过高的雌激素水平连续几个月的刺激,可使子宫内膜产生囊性增生过长。
2)刺激长达数年而无孕激素对抗,则可形成腺瘤样增生过长。
3)类型为非典型增生过长,特征为增生过长的腺体同时出现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核分裂现象增多等细胞学异型改变。
腺瘤样增生过长和非典型增生过长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据资料统计,如不经治疗,平均有10--15%将发展成子宫内膜腺癌。
根据年龄分布、子宫出血的特征及临床检查,辅以细胞学涂片、子宫颈黏液结晶试验、尿三醇测定及基础体温等判断有无排卵,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并不太困难。但决定性明确的诊断仍要依据诊刮后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说到子宫内膜厚,想必大家不是很了解子宫内膜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会存在着一定的癌变几率,所以必须要尽快的接受治疗,一般在4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了,子宫内膜增生的癌变几率比较高,这类型的患者不能仅靠药物来治疗,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下面来介绍一下子宫内膜厚诊刮能好吗?
1.子宫内膜后通过整刮的治疗效果是比较不错的,而且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患者一旦被确诊患有子宫内膜增生,同时也会伴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者是其他的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等症状,需要尽快的选择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年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2.对于那些高龄没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来说,患上子宫内膜增厚无疑是一大悲哀,为了能够尽快的治疗疾病,最好是通过手术治疗,诊刮术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这样的情况下,手术切除子宫会比较好,这样的治疗万无一失,防止身体受到更大的侵犯。
3.诊刮术的治疗会有一定的适应症,如果自身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对于手术耐受力比较差的患者,最好是谨慎的选择,通过检查之后,再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果年轻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也需要通过手术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加重。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厚需要尽快的接受治疗,因为子宫内膜厚所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患者的年龄是不同的,患病的情况也会不同,所以最好是尽快的到医院接受诊断,子宫内膜厚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不好,就需要尽快通过手术治疗,千万不要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