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时间地盲目使用保健、消毒、清洁护垫或保健护理清洁液后,外阴阴道炎不但没有治好,反而觉得外阴阴道老是瘙痒不适呢?外阴越洗越痒的原因是什么?
过分“清洁”白带,不仅白带越洗越多,而且还将外面的细菌“洗”进阴道里面,越洗越不洁,越不洁越洗,形成了一个女性“洁阴”的怪圈。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喜欢清洁的女性陷入这个怪圈中,最终因为严重的阴道炎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要到医院找妇科医生求治。
一些女性反复发生阴道炎也是同样的原因。每次就诊,医生开了洗外阴的药物和塞进阴道的药物,都是按照医生的吩咐用药,可是,不但没有治好阴道炎,却反而老是觉得越“治”越不舒服,越洗外阴和阴道越痒!其实这种情况,患者只要停止外阴和阴道内用药,病情很快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正常女性的阴道内的pH值是在3.8-4.4之间,因为在这种pH值环境下,最适合阴道内乳杆菌的大量繁殖,同时阴道粘膜细胞也会分泌更得的糖原以供乳杆菌生长,而其他寄生的条件致病微生物就受到抑制,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因此,正常女性的阴道内环境有“自净作用”。然而,阴道内pH值改变以后,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入侵或阴道内条件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阴道炎。
阴道毛滴虫适宜在pH值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在pH值5以下或7.5以上的环境中则不生长。水的pH值在6.8-7.0之间,如果用水冲洗阴道,阴道内的pH值就会从4.0左右升高到5.2以上,就非常适宜毛滴虫生长繁殖。毛滴虫能消耗或吞噬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阻碍乳酸生成,使阴道pH值升高。所以,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值5.0-6.5,医生就会使用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醋酸溶液冲洗阴道,以求把阴道pH值降低,抑制毛滴虫繁殖,还要使用灭滴灵杀灭毛滴虫。
假丝酵母菌(念珠菌、霉菌)适宜在阴道内pH值4.0-4.7(通常在小于4.5)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假丝酵母菌除了可以从外部传染进入阴道内发病以外,也可寄生于人的阴道、肠道、口腔,一旦繁殖条件适宜就可引起感染致病,所以是条件致病菌。当反复使用冲洗液(例如pH值调定在3.5或4.0的护理清洁液)冲洗阴道后,阴道内的pH值就会发生改变(酸度增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生长。
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特别是药物护垫、穿紧身化纤厚内裤及肥胖,可使阴部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适合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假丝酵母菌容易在富有糖原而又偏酸性的阴道内繁殖,发生了假丝酵母菌感染,就很容易也同时发生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所以,患假丝酵母菌(念珠菌、霉菌)阴道炎的时候,医生会让患者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洗外阴部,在阴道内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抹洗,以提高阴道内的pH值来抑制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同时在阴道放置治疗霉菌的药物。
女性的白带正常情况是无色无味的,不会出现瘙痒。女性一旦出现了外阴瘙痒,白带黄的情况,往往就意味着女性的生殖系统内出现了问题。孕妇外阴瘙痒白带黄也说明孕妇的生殖系统内存在着问题,不然白带是不会发黄的。那孕妇外阴痒白带黄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么办呢?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一、白带发黄有异味瘙痒的原因
1.阴道滴虫感染
这种感染出易造成白带增多,还会伴有恶臭,同时还会发生阴部的瘙痒。普遍的认为这种感染是性病的一种,很容易在性伴侣之间相互感染,治疗时必须同时治疗性伴侣才能杜绝交叉感染而彻底治愈。
2.霉菌感染后引起白带增多
霉菌感染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白带多,外阴及阴道灼热瘙痒,外因性排尿困难,典型的白带呈凝乳状或为片块状。
3.宫颈糜烂
患宫颈糜烂后,会出现白带增多、粘稠,偶尔也可能出现脓性、血性白带,腰酸、腹痛及下腹部重坠感也常常伴随而来,性生活时也可能会引起接触性出血,异味的出现也是极有可能的。
4.有异物进入了生殖器官
阴道内有纱布、卫生棉塞、月经栓等,有的女性子宫因故不适宜安放节育器具而放置了的,都会刺激生殖器官而使白带增多。
二、白带发黄有异味瘙痒治疗方法
1.如果是异物引起的病理性白带,要及时取出异物,必要时采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继发细菌感染;
2.如果显微镜检查证实存在滴虫感染,药物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常见的药物如甲硝痤、替硝错等;
3.针对阴道和尿道或直肠存在的窦道,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根治办法,同时也要配合一定的抗菌药物,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本文详细介绍了孕妇白带发黄外阴瘙痒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是一位孕妇,你发现自己的外阴瘙痒白带发黄一定不可小视,不然的话就可能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甚至是会影响到腹中的宝宝。发现这种问题需要及时处理,最好是积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