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由输卵管炎症堵塞具体程度决定,假如严重堵塞通液效果不是很好,可以选择输卵管造影进行检查。了解卵巢囊肿的分类,更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对症下药就是这个道理。卵巢囊肿的分类比较多,常见的就有功能性囊肿、出血性囊肿、巧克力囊肿等等。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卵巢囊肿的分类吧。
1.功能性囊肿:这是最常见的囊肿。发生在排卵周期的育龄妇女,异常量的液体聚集在滤泡内或黄体内,形成滤泡囊肿或黄体囊肿。这种功能性囊肿,有时会很大,但不管用药与否,通常会在三个月内自行消失。
2.出血性囊肿:有时滤泡囊肿及黄体囊肿生长过速,造成卵巢的组织牵扯而裂开流血。这些血液因没有出口出去而积在卵巢里,就称为出血性囊肿。这种囊肿一般会自行消失但所需时间较长。如果身体不适的现象较为明显,则可服药减缓症状。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病人呈现较严重症状时才需要开刀切除。
3.浆液性上皮囊肿及黏液性上皮囊肿:在观察三个月后,仍然存在的囊肿有可能是属于上皮卵巢囊肿,而非功能性囊肿。这是因为具有分泌功能的浆液细胞及黏液细胞在排卵后被包埋在卵巢内,不断的分泌液体形成囊肿。这种囊肿是不会消失的,需要开刀切除。
4.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瘤):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长在卵巢内,在卵巢内形成大量黏稠咖啡色像巧克力状的液体。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瘤,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变大,渐渐侵蚀正常的组织,造成卵巢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经过评估其严重性后,可能需要开刀处理。
卵巢囊肿还有生理性的卵巢囊肿和病理性的卵巢囊肿之分,卵巢囊肿必须明确诊断,才能更准确的治疗,避免卵巢囊肿的转化成为癌症。
甲胎蛋白是胎儿肝脏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分泌这种蛋白质的,因此甲胎蛋白的检查通常是衡量胎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少准妈妈在产检时发现有甲胎蛋白偏低的症状,那么,甲胎蛋白偏低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甲胎蛋白的正常值: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因此甲胎蛋白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微。怀孕会使甲胎蛋白指标升高,正常孕妇在妊娠3~5个月时甲胎蛋白会达最高峰(一般不超过200ng/ml),以后逐步下降。
二、甲胎蛋白偏低的原因:
甲胎蛋白偏低提示胎儿有唐氏综合症的可能,这时候应该等19周的时候去复查一次,如果甲胎蛋白的值上升,说明宝宝正在发育,只需要定期体检就行了,不必太过担心,但是如果甲胎蛋白在下一次复查时没有增加反而降低,那就要做羊水穿刺了,以排除胎儿异常,准妈妈们一定要放在心上。
三、甲胎蛋白偏低的应对措施:
准妈妈甲胎蛋白偏低,低于正常水平的甲胎蛋白可能有唐氏综合征的危险。但一般来说,AFP需同时结合其它检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对筛查唐氏综合征才有意义。
四、为何产检时要测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检查并不是每个准妈妈都需要做,但如果有条件的准妈妈,建议还是做甲胎蛋白测试。因为这项检查对孕妇来说很重要,可以筛查胎儿一些主要的异常,再确定是否需要做羊膜穿刺等项目。
1.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母体血清在筛查神经管畸形中的应用甲胎蛋白(AFP)是胎儿血清中最常见的球蛋白,孕早期由卵黄囊产生,孕晚期由胎儿肝脏大量产生。在开放性神经管缺损的情况下,AFP从胎儿体内大量漏出,从而使母体血清中的AFP浓度显着升高,因此它在胎儿神经管缺陷(NTD)筛查中的作用是目前其它标志物无法代替的。
羊水中AFP含量的测定,能诊断出60%-70%胎儿是否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若结合超声检查,能够显着的提高(可达到92.8%)胎儿神经管畸形的诊断。通过产前筛查,可及早发现胎儿神经管畸形,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神经管缺陷中最为常见的是无脑儿、脊椎裂、露脑与颅脊椎裂。约80%神经管缺陷者伴随脑积水。
若胎儿为无脑儿,可发现孕中期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B超检查颅骨不显像。孕中期筛查准妈妈AFP也有助于诊断胎儿是否为脊柱裂。
2.诊断唐氏综合征。AFP降低可见于唐氏综合征,所以AFP也常作为唐氏综合征的检测手段。
3.了解胎儿成熟度。由于羊水中及准妈妈血清中AFP值与妊娠胎龄有一定关系,所以可推测妊娠的年龄,了解胎儿的成熟度。
4.诊断其他疾病。死胎、先天性食管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脐膨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严重Rh血型不合妊娠等AFP也可升高。
温馨提示:甲胎蛋白偏低和检查过程中的因素有关,建议规律的生活,均衡补充营养,定期再复查一次,了解甲胎蛋白变化情况。如果检查结果还是甲胎蛋白偏低,应注意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