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医院,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都有什么变化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来说,还是在患上之后要重视起来,要及时的就医做好治疗的工作,毕竟只要是疾病,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就是具有很大的影响的,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
1、调节月经周期:定期合理应用药物,对抗雄激素作用并控制月经周期非常重要。
①、口服避孕药:为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一直垂体LH异常高分泌,减少卵巢产生雌激素,并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一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调节月经周期;雌激素可促进肝脏产生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导致游离睾酮减少。常用口服短效避孕药,周期性服用,疗程一般为3-6个月,可重复使用。能有效抑制毛发生长和治疗痤疮。
②、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可调节月经并保护子宫内膜。对LH过高分泌同样有抑制作用。亦可达到恢复排卵效果。
2、降低血雄激素水平:①、糖皮质类固醇: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雄激素过多为肾上腺来源或肾上腺和卵巢混合来源者。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没晚0.25mg口服,能有效抑制脱氢表雄酮硫酸盐浓度。剂量不宜超过每日0.5mg,以免过度抑制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②、环丙孕酮:为17α-羟孕酮类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雄激素作用,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体内睾酮水平降低。与炔雌醇组成口服避孕药,对降低高雄激素血症和治疗高雄激素体征有效。
③、螺内酯:是醛固酮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抗雄激素机制是抑制卵巢和肾上腺合成雄激素,增强雄激素分解,并有在毛囊竞争雄激素受体作用。抗雄激素剂量为每日40-200mg,治疗多毛需用药6-9个月。出现月经不规则时,可与口服避孕药联合应用。
3、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患者常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可抑制肝脏合成葡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降低学胰岛素水平达到纠正患者高雄激素状态,改善卵巢排卵功能,提高促排卵治疗的效果。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500mg,每日2-3次。
4、诱发排卵:对有生育要求者在生活方式调整、抗雄激素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基础治疗后,进行促排卵治疗。氯米芬为一线促排卵药物,氯米芬抵抗患者可给予二线促排卵药物,如促性腺激素等。诱发排卵时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需严密监测,加强预防措施。
总之,以上给广大女性患者就是的就是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其实药物治疗还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损伤比较小的方法,建议大家在生活之中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要积极的就医做好治疗的工作,从而早点远离这种疾病的危害。
对于任何一个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的人来说,都是需要了解一些身体的病理变化的,其实主要的病理变化就是卵巢和子宫内膜会发生和出现的一些变化,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都有什么变化呢?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病征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慢性无排卵、不孕、多毛及痤疮等。因持续无排卵,严重情况下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治疗方案选择非常复杂,针对不同症状改善和生育要求而不同。需要长期的关注。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变化
1、卵巢变化:大体检查: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为正常妇女的2-5倍,呈灰白色,包膜增厚、坚韧。切面见卵巢白膜均匀性增厚,较正常厚2-4倍,白膜下可见大小不等、≥12个囊性卵泡,直径在2-9mm。镜下见白膜增厚、硬化,皮质表层纤维化,细胞少,血管显著存在。白膜下见多个不成熟阶段呈囊性扩张的卵泡及闭锁卵泡,无成熟卵泡生成及排卵迹象。
2、子宫内膜变化:因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呈现不同程度增殖性改变,如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甚至呈不典型增生。长期持续无排卵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几率。
总之,要是女性不幸的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话,建议要重视起来,要及时的就医做好治疗的工作,从而杜绝卵巢、子宫在出现这些病理性的变化,另外就是女性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一定需要注意的就是饮食,饮食上一定要吃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