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子宫对于女人来说,意味是生命的延续、创宗接代的重要器官,也是区别于男人的重要因素,但是,正因为如此,子宫的一些疾病或感染,都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仅是生育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针对这种诊刮后出血的问题,相关的病因和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希望女性朋友能有所认识。
一、诊刮出血的病理分析
诊刮以后,一般来说这个出血的时间是在一周左右的,但是这个出血的量应该不是很大的。这时候,运用消炎药的话,这个是为了防止手术引起宫腔感染,才用的药物,这个并没有止血的作用的,一般可以再观察两天的时间,如果还是有出血的话,那么还是需要用止血药才可以的。这样出血是会有贫血的可能性的。
另外如果是因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而做的,有出血的可能,如果是因为有子宫内膜息肉,出血量少,不会超过月经期。应该观察阴道流血量,如果多,及时查子宫附件彩超,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如果不超过月经量,持续时间不超1周,不用管。
二、诊刮后出血怎么办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到当地正规医院做一下检查和确诊,治疗建议继续服用宫血宁和云南白药,一般是可以止住血的,必要时可以到当地医院做一下复诊就可以了!
另外,如果考虑是子宫收缩不良造成的。口服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若服药1-2天无效,则需要到医院复查B超,了解宫腔内情况,根据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
一般都是要通过正规专业医院的检查和诊断意见才能确定治疗方案,因为这关系到生育和女性预防其他妇科疾病等问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至于以上提到的常规处理方式,比较适合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请大家参考注意。
子宫切除术为妇科常用及基本手术之一,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成熟,术式的改进及缝合材料的改良,使手术更趋安全,但残端出血的并发症仍有发生,出血发生在48小时以内,血色鲜红,多数为血管结扎不牢靠,阴道残端止血不彻底。一般出血不多,无需特殊处理,可给予静点立止血、止血芳酸等,若有活动性出血,可电凝或缝合止血。若出血较多,色暗红,出血时间长,出现膀胱、直肠刺激症状,疑有阴道残端血肿,可拆除1-2针缝合残端肠线,大部分凝血块可自行排出,可用碘仿纱布填塞压迫或缝合,若出血点不在阴道断面或经阴道无法暴露,应行剖腹探查术,寻找出血部位,缝合止血。预防:严密缝合止血:处理主韧带时应使其断端超过阴道断端切缘,以减少阴道侧角出血。阴道断端切缘应整齐,勿成锯齿状,更不能带有宫颈组织,以免影响术后顶端对合。缝线必须抽紧以达到有效止血,当阴道后壁菲薄或张力大时,勿使针距间之后壁组织退缩或针孔处拉破。对活动性出血应确切止血。
术后7-10天出现淋漓不断流血,多为残端感染,一般伴有低热。除应用抗生素外,应小心清除局部坏死组织,每天以1%碘伏或甲硝唑棉球擦洗阴道,局部喷以呋喃西林或三七粉。预防:阴道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阴道内,尤其是两侧角和皱折处分泌物残存。对术前发现有盆腔炎或阴道炎者,给予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术前行3天阴道冲洗,手术时加强阴道残端消毒。对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病人,术前应重视淋球菌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子针对性治疗。
术后10天左右出现少量流血,多为可吸收线溶解脱落所致。一般血量不大,无需处理。若出血较多,谨慎扩开暴露阴道残端,可用纱布填塞压迫。若见活动性出血,可以电灼或缝合止血。预防:术后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避免便秘、咳嗽、下蹲等增加腹压,因腹压增加,盆底组织张力大,有影响残端愈合的可能,导致可吸收线脱落。
术后半个月左右出现出血,多为可吸收线不吸收所致,可以拆除缝线,局部喷以三七粉。若出血较多,可用碘仿纱布压迫止血,此时一般无需用抗生素,可给予中药如裸花紫珠、聚甲酚磺醛栓等。预防:注意缝线质量,老年患者阴道粘膜菲薄,愈合能力差,多出现可吸收线不吸收,可术前阴道加雌激素类药物,以增加阴道上皮抵抗力而促进愈合。
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的出血,多数原因考虑为阴道残端息肉形成,出血特点为接触性出血或排便后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可在摘除息肉后,电凝或以20%硝酸银腐蚀基底部。预防:有报道称采用lember缝合法可减少肉芽组织形成或残端出血,说明缝合方法也至关重要。术中缝线切勿穿透阴道粘膜,缝合阴道前后壁应等短对齐,粘膜面直接对合,另外,近阴道残端缝线不宜过粗,剪线结时留线不宜过长,以减少息肉的形成。[3]
术前治疗合并症 对于前期便秘、老慢支、重度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贫血可加重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影响创面愈合,所以对有贫血的患者,术前应分次少量输新鲜全血,使血色素至少达8.0g以上。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前应控制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术中血压下降,阴道断面无出血,但术后血压升高,一些小血管开放引起阴道残端出血。另外嘱患者术后注意休息,不宜过早体力劳动,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