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也叫做崩漏,是育龄期女性常见高发的一种妇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不定期出血,可能是经血爆下如注,也可能是经血淋漓不尽,中医认为患者是冲任损伤导致的,用艾灸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艾灸治疗方法。
一、中医认为,如果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表现为月经不按周期妄行,淋漓不尽或出血量多势急。属实热证可表现为经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同时伴随着口渴烦躁症状。属于脾肾虚症的患者可表现为经血色淡质清,或颜色鲜红,质地稍微粘稠。同时有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等症状;或见经血色淡而质薄,饮食不佳、气短神疲。以上这些患者通过艾灸治疗应采用的原则为调经止血,补气固冲。
二、可艾灸得主要穴位有以下几个:1、神阙:此穴属于任脉要穴。位置在腹部中部,肚脐中央即是此穴。2、隐白:此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穴。3、大墩:此穴属于足厥阴肝经穴。4、关元:此穴位在任脉穴内,同时也属于小肠的募穴。5、气海:位于下腹部中间脐中下1.5寸处。6、三阴交:此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穴。在左右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直上四指宽处。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可艾灸的配穴要根据病症选择:如果属于实热症的患者可加血海穴;表现为脾虚的患者可加足三里;肾虚的患者可加太溪、肾俞穴。具体艾灸方法:在每次经期来临前7-10天开始,每日艾灸一次,每个穴位每次艾灸15-20分钟,经期应该停止艾灸。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艾灸方法了,总的来说,临床中通过艾灸方法治疗崩漏的效果均十分满意,一般患者连续治疗1-3个疗程就能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但患者在治疗期间还要忌吃辛辣、生冷食物,也不要淋雨、涉水、过度劳累,出血量多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孕妇在刚刚怀孕的时候,其实胚胎还没有进入子宫进行发育,这个阶段被叫做着床。在着床的时候孕妇会出血,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孕妇们对于着床时的一些现象,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也不知道着床时出血是什么样子。那么着床出血的量和颜色是怎样的?
在孕早期,受精卵着床后,尚未退化的卵巢黄体仍然继续释放雌激素和孕激素,直到被胎盘取代。而子宫内膜与子宫腔表面的真蜕膜之间未完全融合,存在腔隙,所以子宫内膜仍可脱落,出现类似“月经来潮”的出血症状,即为受精卵着床出血。
受精卵着床是否出血因人而异,一般受精卵着床出血量不大,为少量的血丝或血点,颜色偏暗,持续三四天左右就会自止。受精卵着床出血时,一般无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经期不适感等,属于着床正常生理反应,只要保持外阴清洁即可。但如果出血量大且持续出血时,女性需要警惕是否病理性出血所造成的。
若女性发现受精卵着床出血的症状,注意多休息,不要搬运重物或剧烈运动,避免受寒,以免造成意外流产。受精卵着床出血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可多吃富有营养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上就是介绍有关着床出血是什么颜色的相关内容了。总之,着床出血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现,因为着床出血颜色偏暗,而且量很少,我们肉眼难以发现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