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容易出现多种现象,这种情况会影响月经,导致月经持续,并可能发生癌症。因此,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但速度慢,所以,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要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息肉。下面了解一下。
第一、宫腔镜检查发现多个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在宫腔镜下切除,但术后很容易复发。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可以在手术后将其放置在子宫腔中,每天在子宫腔中释放20μg左炔诺孕酮,这样就能抑制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并抑制复发。不过,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以在手术后三个月准备怀孕,因为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次生长,从而导致月经过多和月经延长,引起不孕。
第二、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严不严重,主要看患者的症状,是否需要干预和治疗。对于这类患者如果病症属于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月经干净后,小的息肉会自行消除。但一些多发性息肉较大时,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或不孕,就需要介入治疗。
第三、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病变,恶性转化率非常低,并且没有严重或不严重。例如,子宫内膜息肉<1cm或绝经后妇女没有任何症状,但通过对身体的检查可以发现息肉,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观察到息肉,但必须对症进行息肉干预。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部增生,由于这种疾病容易复发。尤其是育龄妇女患有多发性子宫息肉的可能性很高,不过,早期病症较小,子宫内膜息肉会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对于那些大的子宫内膜息肉,需要手术治疗,希望患者根据不同病症来改善疾病,这样治疗效果更好。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很多可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表现,只是在做体检的时候才会发现。一些女性在怀孕之后,进行B超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为此会非常的担心。那么,怀孕之后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该怎么办呢?
怀孕之后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是在怀孕之前就已经有子宫内膜息肉,只不过是没有进行相关的检查,没有发现,很多时候不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这种子宫内膜息肉一般不用进行特殊的处理。不过在整个孕期,要密切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有的在分娩之后可以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摘除。还有的随着分娩的结束,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因为缺血、缺氧,而逐渐萎缩。
有的女性在怀孕期间经常出现阴道出血,或者是有比较严重的阴道炎症,进一步检查之后发现是子宫内膜息肉所导致的,这种情况考虑到胎儿的健康以及孕妇自身的健康,是需要在孕期将子宫内膜摘除的。现在怀孕期间对于宫颈部位的息肉摘除技术比较成熟,对女性以及胎儿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摘除即可。如果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孕期出现了明显的不适,要引起警惕,不然可能会造成局部感染,甚至引发宫内感染或胎膜早破等危险发生。
怀孕之后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也先不要过于紧张、焦虑,因为有的子宫内膜息肉不会对孕妇以及胎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可先密切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变化,不用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处理,但如果出现了不适的状况,需要摘除的也要早期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