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后,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就会出现月经。月经既有周期性,又有规律性。如月之盈亏,如潮起潮落来去有时。而女性特有的性腺——卵巢的正常的生理变化支配着月经的周期性变化。那么姨妈血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1-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出血的时间一般为3-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在人们的认知中,“大姨妈”每月只会造访一次。但是,有的妹子却会遇到一件怪事,那就是“大姨妈”竟然去而复返,一月造访两次!一个月来两次月经怎么办?
“大姨妈”去而复返,到底是怎么了?不正常的生理期变化,往往让女性不知所措,但是因为害羞等原因,却很少有人会立即去医院就医,多是和“闺蜜”交换一下信息,或者问问“度娘”。
如果是偶尔一次的话,可以不做处理,但是如果经常性的出现一个月来两次月经,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方可对症下药。对于精神因素所致月经不正常,首先需要调整情绪,主动减压,放松心情;对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的不调,除了一般的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或者口服补血药物或输液治疗。
平时应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尽量晚上11时前入睡;不要盲目减肥和避孕,减肥药和避孕药别乱吃;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月经来潮前几天和行经中不宜参加太重的劳动和太激烈的活动。一个月来两次月经,事情可大可小,情绪不好、压力过大、服用避孕药,也都会导致月经的异常,先来对照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疾病问题还是需要赶紧去看医生,才能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甚至祸及生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