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卵巢癌b超报告是啥样的医院,卵巢癌化疗后能活多久

对于卵巢癌早期的发现,B超检查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在发现卵巢肿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阴道B超更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而且可以较为精准的确定肿瘤的性质。如是囊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单房的还是多房的,囊内有否乳头状物。
此外,除了B超检查,卵巢癌早期检查还可以做以下工作:
1.穿刺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这是一种微创检查方法。先用阴道扩张器扩开阴道,暴露阴道后穹窿,并用腰穿针头经后穹窿刺入盆腔子宫直肠陷凹,抽取腹水,进行腹水中脱落细胞涂片寻找癌细胞。
2.肿瘤标志物检测:CA125常用来检测卵巢上皮性癌,80%以上的病人CA125的水平高于正常值,而且CA125水平的消长与病情缓解或恶化相一致,所以常用来作为卵巢癌治疗后的观察指标之一。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测定肿瘤组织的血流变化。通过上述内容的观察、分析,不仅可发现卵巢肿瘤,还可推测肿瘤的良、恶性。
如果检查出卵巢癌万不可就此灰心,应积极治疗,早期进行化疗配合中药人参皂苷Rh2,预后效果不错。在人参皂苷Rh2与DDP联合应用的治疗中,人参皂苷Rh2及小剂量DDP在作用于肿瘤细胞时主要表现为人参皂苷Rh2可阻碍卵巢癌细胞进入G1期,同时可改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对DDP的敏感性的原因。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人参皂苷Rh2对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主要是以抑制HER-2,降低其所引发的在细胞内“瀑布式”的信号传导,降低其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分化、转移和粘附的能力。
专家建议,为了对卵巢癌进行有效预防,若能及时在早期症状出现时就有所检查发现,必能起到保险。而且为了确保精准性,B超最好是在月经刚结束两三天最佳,此时不会排卵能够更为精准的看清是否有存在于盆底的卵巢肿瘤。因此,最佳时机十分重要,早期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卵巢癌化疗多用在术后,用于杀灭手术难以切除干净的残余病灶癌细胞。除部分Ⅰa、Ⅰb期的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术后可不化疗外,其它病人均应加化疗。鉴于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中可合并生物免疫治疗。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叁期卵巢癌患者,可用卵巢癌生物治疗进行保守治疗,在改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卵巢癌化疗后能活多久?
由于每位患者和患者自身状况不同,所以卵巢癌化疗后能活多久也就有所差异,但是影响卵巢癌化疗后能活多久的因素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和治疗方法有着莫大的关系。
卵巢癌的发病因素
1.环境因素:工业发达国家及上层社会妇女卵巢肿瘤发病率高,可能与饮食中高胆固醇有关。另外,电离辐射及石棉、滑石粉会影响卵母细胞而增加诱发卵巢肿瘤的机会,吸烟及维生素A、C、E的缺乏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2.内分泌因素:卵巢肿瘤多发生在未产妇或未生育妇,妊娠对卵巢肿瘤似有对抗作用,认为每日排卵所致卵巢表层上皮细胞反复破损与卵巢肿瘤发生有关。另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多并发卵巢肿瘤,此三种疾病都对此激素有依赖性。
3.遗传和家族因素是卵巢肿瘤的发病因素之一,据了解,约20-25%卵巢肿瘤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肿瘤患者。
得了卵巢癌能活多久?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卵巢虽小,但作用巨大,是影响女性生殖、甚至人类繁衍的的核心器官。得了卵巢癌,大致生存期如何呢?
卵巢癌5年生存率大约30%,死亡率高居所有妇科肿瘤首位,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因素有分期、病理学类型,治疗方式等有关。Ⅰ期5年生存率可达90%,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5%。
卵巢癌复发率高 4招赶走它
1.彻底清除病灶
想要彻底摆脱癌症,清除病灶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卵巢癌手术中,需要尽可能切除原发肿瘤及所能看到的盆腹腔转移灶,或使其残留癌灶直径小于2.0~1.5。
2.坚持长期化疗
跟其他癌症的化疗一样,卵巢癌的化疗也是长时期、持续性的,特别是晚期和手术不切除者。
用药计划是:术后第1年,每月一疗程;第2年,每月一疗程;第3年,每6月一疗程;第4~5年,每6月一疗程,多改用口服药。
化疗的进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临床期别、组织分化、手术切除彻底性、病人反应等加以变化,5年后,无复发迹象可停药。尽量避免中途停止化疗,中途停止化疗可增加卵巢恶性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3.中药辅助治疗
中药治疗是卵巢癌复发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抑杀癌细胞的作用,二是增强宿主的免疫力,这些作用对患者术前控制病情,术后预防复发均有好处。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法及活血化瘀法。
4.保持良好心态
疾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心态对于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要对人们的心态进行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正常内分泌的调节活动,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疗效。
实践证明,凡精神乐观,治疗信心较足,与医生配合较好的病人疗效较佳,反之则较差。纠正悲观失望、消极等心理状态,启发激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回取得较好的效果。(参考网站:飞华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