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B超监测排卵
顾名思义,B超监测排卵就是通过B超来观察女性是否排卵。当卵泡直径≥18mm,表示卵泡已成熟,随时有排卵的可能。排卵前一天卵泡直径平均21—22mm。排卵标志有:卵泡消失或缩小;子宫直肠窝有液性暗区3—10mm;卵泡边缘模糊,内有稀疏光点,有时可见血肿。如光点密集,形成光团,即为黄体。
在所有测排卵的方法中,最为准确的就是B超监测法,它不仅可以测出两侧卵巢中是否有优势卵泡,同时还能测出优势卵泡的大小、子宫内膜的厚度等。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测排卵和指导受孕性生活。
何时开始监测排卵
月经和排卵都受脑下垂体和卵巢的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两者的周期长短是一致的,都是每个月1个周期,而排卵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女性的月经周期有长有短,但排卵日与下次月经开始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
根据排卵和月经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可以按月经周期来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是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算起,而排卵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女性的月经周期有长有短,但排卵日与下次月经开始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加在一起称为排卵期。排卵期进行排卵监测最好。 即月经期周期的第10天左右。
监测排卵的方法
B超监测排卵需要连续进行。一般情况下,自月经周期的第10天起开始监测,观察卵泡直径的变化。在排卵前4天的卵泡直径平均每日约增3mm,在排卵前卵泡成熟约17~25mm,排卵后卵泡消失,连续监测可见在排卵前卵泡不断长大,当最大的卵泡消失时,提示发生排卵。通常每2天B超监测1次,当发现卵泡直径达17毫米时,应该改每天监测1次,
在我们体检中,也许会有肾小球滤过率偏高的情况,这是一种肾上面的疾病。肾小球滤过率偏高是不正常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那么肾小球滤过率偏高会发展成为尿毒症,因此我们要了解肾小球滤过率偏高这种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要是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可以造成血尿以及蛋白尿,严重者可以导致肾炎等。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偏高,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所谓慢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慢性肾炎),实际上并不是某种特殊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中既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有其他疾病合并产生的继发性肾炎。既然产生机理复杂,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也就有显著差异。
肾小球滤过率偏高,绝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通过我院的特色中医渗透疗法,可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避免发展为尿毒症。
肾小球滤过率偏高,但很不幸,很多病友病急乱投医,因为治疗不当最后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因此必须认真对待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患者症状轻微,仅发现蛋白尿或镜下血尿,也有的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血尿,甚至伴有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肾炎进一步分为以下4种类型:
(1)普通型:有中等程度的蛋白尿(尿蛋白定性“+ -- ++”,24小时蛋白定量为1~3克)及轻度镜下血尿,轻度至中度水肿,血压高或伴肾功能损害。
(2)肾病型:临床表现具有大量蛋白尿(>克/日)、低蛋白血症(<30克/升)伴或不伴有水肿及高脂血症、血尿。
(3)高血压型:除有普通型表现外,血压升高比较突出,常伴有慢性肾炎的眼底改变。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窄、细和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或絮状渗出物等。
(4)急性发作型:在患病过程中因感染、劳累或治疗不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使肾功能急骤恶化。
以上几种都是关于肾小球滤过率偏高的介绍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知识来认识到肾小球滤过率偏高的情况和症状,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更加合理准确的判断我们的身体是否存在肾小球滤过率偏高这一个情况哦,爱护自己的身体是非常必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