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虽然月经是每个月都有的,也几乎了解什么时候来月经,什么时候闭经,但是很多女性都不知道正常的月经是几天,正常的月经是什么颜色的,正常的月经经质是什么样的,了解这些才可以更好的预防月经疾病。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大多数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晚至17~1 8岁。我国各地区初潮年龄相差不大,但体弱或营养不良者初潮可较迟,体质强壮及营养良好者,初潮可提早。月经到49岁左右则自行闭止,历时约35年左右。
出血(即经血来潮)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和农历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周期长短因人而异,偶而提前或延后不超过7天仍可视为正常,即月经周期不应少于21天,也不能超过35天。妊娠及哺乳期月经会停止。
女人月经期一般是几天?经期是指经血来潮的持续时间。正常月经持续2~7天,一般为4~5天。经量是指经期排出的血量。月经量的多少很难统计,临床上常用每日换多少次月经垫粗略估计量的多少。有人测定正常人月经血量约为10~58ml,个别妇女月经量可超过100ml。有人认为每月失血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月经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由于个人的体质、年龄、气候、地区和生活条件的不同,经量有时略有增减,均属正常生理范畴。
经色是指月经血的颜色。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开始色较浅,以后逐渐加深,最后又转为淡红色而干净。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子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也有一些小凝块。
经质是指月经血的性状,正常情况下经质不稀不稠,不易凝固,无明显血块,无特殊气味。经质的病理改变,不仅是常见的月经疾病,还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通过了解经质的改变,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辨证资料。妇女月经来潮,经血浓稠或粘腻者,称为“经质粘稠”。
很多人喜欢把月经称作大姨妈。在怀孕之后大姨妈就不再出现,这时候是不是想它了,虽然来的时候比较麻烦,但确实是你健康的标志。在生产后它会重新与你见面,那么你是希望它早点来还是迟点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各自的观点。
1.产后一个半月就来大姨妈
很多女性在宝宝出满月以后大姨妈就来了。时间这么早与新妈妈没有母乳喂养、身体素质比较好有关,如果女性产后坚持母乳喂养,那么大姨妈不会来这么早。
女性在生产后,卵巢排卵功能恢复影响月经周期。有的女性排卵早,月经来的就早。反之则比较晚。但无论多晚,总是要先排卵才能来月经。
2.产后一年才来大姨妈
现在不少妈妈都坚持母乳喂养,这会使得月经来的晚。因为在哺乳期间,妈妈需要依靠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促使乳腺分泌乳汁,在这同时也抑制脑垂体分泌卵细胞刺激素抑制了卵泡的发育,影响卵子的形成。所以哺乳妈妈在产后半年甚至是一年时间内都不会排卵,自然也就不会来月经。
产后月经来得早好还是来得最晚好?
很多人认为产后月经来的早好,这说明身体已经恢复的好,也有人说产后月经来的晚好,这样更适合哺乳,那么究竟哪种好呢?
1.正方:来的早说明身体恢复的好
大姨妈来的早说明身体已经开始恢复,并且恢复的很好,卵巢已经开始正常排卵了。老一辈认为,月经来的早说明以后孩子也会比较多,其实就是排卵功能恢复比较早,更容易怀孕。但是现在提倡产后同房也要避孕,给身体与子宫恢复时间,尤其是剖腹产的妈妈,再次怀孕也要隔两年才好。
2.反方:月经来的晚,适合给宝宝哺乳
新妈妈如果坚持哺乳,那么月经来迟一点比较好,因为月经来了,奶水就会相对减少,还会影响奶水质量。女性在来月经期间奶水减少,而月经一走,奶水恢复但是不像之前那么多。
早晚无需纠结,恢复才是最重要的,产后大姨妈来的时间有早有晚,会对产后哺乳以及卵巢恢复功能产生一定关系。没有母乳喂养的新妈妈在一个月左右大姨妈就会来,如果没有母乳且3个月后大姨妈都没有来,那么就要去医院检查。产后月经不正常是肯定的,不能完全代表身体恢复情况,新妈妈不需要太过担心。来的早或者是来的晚都不一定好,最主要还是要看新妈妈身体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