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粘膜脱垂,又称尿道粘膜外翻,是一种女性尿道疾病,其尿道粘膜和粘膜下组织脱垂并转出尿道口。尿道口粘膜脱垂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尿道口肿瘤,位于尿道口后部。完全脱垂的粘膜为环状脱垂。坐着、站着或走路时容易摩擦,造成损坏。因此,产后尿道口粘膜脱垂应及时治疗。那么产后妇女出现尿道黏膜组织脱垂该怎么办呢?
产后尿道黏膜组织脱垂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具有消毒中药洗剂清洗,因为这些药剂具有消毒灭菌效果,可减少感染。红霉素软膏可以控制感染,促进炎症吸收,为某些病例的进一步手术治疗做好准备。医生也可能会给病人服用全身性抗生素。对于绝经后尿道粘膜脱垂的女性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雌激素制剂,如替勃龙。
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尿道外口粘膜环切术和环扎术。在实施尿道外口粘膜环切术时,医生会将脱垂的粘膜全部切除,尽量保留正常的尿道粘膜,但手术可能会导致尿道口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环扎法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患者的尿道内放置一根大小合适的导管,然后用医用线将脱垂的组织缠绕在导管上,使其坏死并脱落。同时也可以使用四象限缝线支撑线法去除尿道口粘膜脱垂,避免导尿麻烦。
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热水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脱垂粘膜肿胀的消退。医生会手动复位脱垂的粘膜,同时患者可以配合肛门收缩,以利于尿道粘膜尽快回缩。可能存在受疾病严重程度、治疗计划、治疗时间、年龄、体质和其他因素影响的个体差异。
因此,如产后尿道口粘膜脱垂,应及时就医。根据个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最好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电凝治疗。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这都是治愈疾病的好方法。此外,建议注意尿道口的清洁,每天多吃蔬菜,多喝水,防止尿道口粘膜脱垂。
尿道脱垂属于比较少见的一种妇科现象,其多发生在儿童与老年女性当中,不过也有少数女性在生完孩子后出现尿道脱垂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孕期或是生产时膀胱压力过高引起膀胱尿道压力不平衡有关,还有就是尿道周围支持组织力量不足也可引起产后尿道脱垂。那么当出现尿道脱垂时要怎么办?下面来了解一下治疗方法。
尿道脱垂发生后会导致尿道出现肿物,并有尿频、尿急现象,活动后可引起尿道出血。当尿道脱垂严重,脱垂肿物出现感染、糜烂、片状坏死时,可导致出现血性浆液性分泌物及臭味,因为血栓形成、组织坏死,会出现剧烈疼痛感。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可根据情况来对症处理。
如果是轻度的尿道黏膜脱垂者,可先选择保守治疗,如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再配合局部涂雌激素油膏及热水坐浴,以改善症状。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黏膜脱垂明显的,特别是出现嵌顿性脱垂的,可选择手术治疗。如果是不完全脱垂者,可用注射疗法处理,如果是完全型脱垂的,则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不过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前应了解。其中环形切除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而环扎术一般较少用。除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有一种放射式电凝也可改善尿道脱垂现象,患者可根据情况来选择。
上面就是关于尿道脱垂的一些治疗方法,生完孩子的女性出现尿道脱垂时,不妨可根据脱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疗法。而不管选择哪种疗法,在尿道黏膜出现脱出时,应该立即复位,以防脱出时间过长而导致脱垂组织充血、水肿严重,引发更大的危害,因此在出现脱垂后应尽快请医生手法复位,然后再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