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看病难,看病贵成为部分地区的普遍现象,老百姓出现疾病,由于医疗费用昂贵,不敢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往往盲目乱服药物,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不仅没有治好疾病,还导致了其他的副作用的出现。子宫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是对于它的发病原因很多患者都不是很清楚,为此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专家解释,子宫颈息肉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系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引起宫颈内膜的增生堆集,也常见到一小部分患者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部位,此种类型的息肉一般没有较细的蒂,呈舌状突出,质地比较坚实,不易出血,表面被覆鳞状上皮,色泽与宫颈表面的颜色一致,呈粉红色。
而起源于宫颈管粘膜的息肉,大多有一个细长的蒂,表面鲜红色,质软,极易出血。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息肉往往蒂比较短,呈簇状堆集于宫颈口处。息肉的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几毫米,大者可达数厘米。
宫颈息肉虽为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但由于其体积小,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因患其它妇科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较大的息肉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或主诉有接触性出血,特别在性交或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或血性白带,出血量一般不多。
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由于其质地较韧,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或血性白带。如宫颈息肉伴有较重的宫颈炎,也可出现宫颈炎的症状。
宫颈管息肉病理检查时可见息肉中央为一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纵轴,其中血管多而密集,外有宫颈固有的组织,包括腺体与间质,表面为宫颈粘膜覆盖,组织成分和结构基本上与正常宫颈组织相同,此为典型的息肉组织相。
起源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覆盖鳞状上皮的息肉比较少见,此种息肉实质上为宫颈管组织增生后自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区疝性脱出,与宫颈管息肉的区别是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
宫颈息肉一般均为良性,但摘除后常复发。宫颈息肉偶有恶变可能,恶变率为0.2%~0.4%,摘除后应常规送病理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宫颈息肉的阴道镜所见:根据宫颈息肉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阴道镜下有2种图像。属宫颈管粘膜过度增生堆集而形成者,阴道镜下息肉呈鲜红色,有一定光泽,单发者有一较细的蒂,多发者呈簇状,基底较宽,蒂较短。涂3%醋酸后表面可见水肿之柱状上皮,但不像糜烂出现“葡萄串”改变。整个息肉表面似有一层极薄的包膜,反光性好。
清楚了子宫息肉的发病原因,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疗以及选择治疗医院的问题了。在这里专家建议女性朋友最好选择专业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以免由于治疗技术不好或者是医疗环境不达标,导致出现交叉感染,加重病情,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病痛与折磨。
子宫息肉在已婚女性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了,也正是因为这种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在女性朋友中出现的比较普遍,导致很多女性错误的以为,这种疾病很多人都有,所以不治疗也没有关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子宫息肉不治疗会给女性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专家表示,子宫息肉呈红色,舌状,质地软而脆,触之易出血;宫颈息肉还有一个根部,称为蒂,一般蒂细长,大多附着子宫颈外口,宫颈息肉多为单个生长,其形状多数如黄豆粒大小,小的如米粒样,大的直径达1厘米左右。有时也可长有几个息肉。
宫颈息容易被忽略。因为 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显症状,只是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即使有症状大多也很轻微,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呈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多数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血丝;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未婚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临床上,宫颈息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性生活:宫颈息肉如不治疗,会逐渐长大,阻塞宫颈口,造成性交出血,或血性白带。
影响怀孕:如果宫颈息肉堵住了子宫颈口,就会导致宫颈口狭窄或宫颈管变形,从而妨碍精子正常上行影响怀孕。
引发其它妇科疾病:对于长期不进行治疗的患者,宫颈息肉还会因为长期的炎症刺激而引发其他的妇科疾病,如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等。
有癌变风险:宫颈息肉虽然罕有癌变的,但其几率也在0.2%—0.4%之间,往往发生于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尤其是更年期后患有宫颈息肉者,更应当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不要让息肉想糜烂的程度转化。
健康提示:子宫息肉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疾病,它的出现很可能与患者的其它疾病同时存在,所以在治疗子宫息肉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它疾病的治疗,当然出现其他疾病也要积极的治疗,避免由于其它疾病导致子宫息肉。